《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序(胡榮華)
陽春三月,窗外的柳枝剛剛綻放新綠,一卷來自南粵“象棋之鄉(xiāng)”——東莞市鳳崗鎮(zhèn)周鎮(zhèn)明(楚云)先生所著的《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的書稿擺在了我的案頭,翻開帶著淡淡墨香的書稿,如煙的往事又一次在我的腦海中歷歷浮……
2008年,第三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在東莞市鳳崗鎮(zhèn)舉行,受當(dāng)?shù)卣氖⑶檠,我作為特邀嘉賓第一次來到了這個風(fēng)景秀麗、富庶文明的嶺南名鎮(zhèn)。鳳崗是廣東著名的僑鄉(xiāng),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正是鳳崗這一方鐘靈敏秀的土地,養(yǎng)育了新中國第一個全國象棋冠軍并在棋壇開一代風(fēng)氣之先的宗師楊官璘。這個被人們稱為“為象棋而生”的人,三歲能識棋,六歲通弈道,十歲露鋒芒,弱冠展雄風(fēng),幾十年南征北戰(zhàn),終成一代象棋泰斗。
作為棋手,楊官璘的經(jīng)歷正是老一代棋手的縮影。在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像象棋這樣歷史悠久、民眾喜愛的高雅的體育運動卻得不到應(yīng)有社會地位,縱是棋藝高超如楊官璘者,都要為生計而掙扎。楊官璘販布、做縫紉、擺棋攤,歷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仍然是生計艱難,全家人都在貧困中苦度時光。是新中國給了老一代棋手們新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后,象棋被列為正式的體育比賽項目,棋手們有了安穩(wěn)的生活;各地成立了象棋協(xié)會,組建了象棋隊;出現(xiàn)了專門的象棋雜志;各類國家、省、市級的象棋比賽如雨后春筍,象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時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楊官璘和他同時代的棋手們才如魚得水,把自己的象棋才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并將中國的象棋藝術(shù)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與楊老因棋結(jié)緣,友誼長達半個世紀。在我的心目中,他不僅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的楷模,無論是在棋藝還是人品方面。現(xiàn)在回想起,1959年我第一次見到楊老時的情景依然生動如昨。那時的他正當(dāng)盛年,棋藝正值巔峰時期。這位譽滿棋壇的大師,居然耐心地跟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后生小子下指導(dǎo)棋,絲毫沒有輕視和慢待。他那一絲不茍的棋風(fēng)和循循善誘的話語,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楊官璘是中國象棋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自身的成就和對象棋事業(yè)所作的貢獻無人能及。賽場上,他與對手的較量中,將象棋藝術(shù)的智慧與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讓這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大放光彩。賽場下,他研究棋道,著書立說,一方面將前人的成果加以修補、闡述、發(fā)揚,另一方面將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升華,毫無保留地傳給他人。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仍然傳道授業(yè),不遺余力地扶掖后人?梢哉f,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象棋事業(yè),正是有了他的心血,才使得廣東象棋界有了人才輩出、長盛不衰的局面。
楊官璘的成功之道正印證了“天才來自勤奮”這句俗語,他對象棋的癡迷與執(zhí)著,對棋道的刻苦鉆研,都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楊老的另一個成功因素是有靜氣,一如他寡欲、謙和、曠達的性格。平常心是棋手的一種適宜心態(tài)。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平和乃致遠,這不僅是一種做人和心境,更是一種成事的稟賦,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向成功。對楊老來說,下棋不僅是他付出了畢生心血的事業(yè),也是他人生的一種愛好,是談泊心緒的釋放。所以,他能潛心地吸收、借鑒古今所有的成果,演練下棋的各種套路!捌匠P摹笔嵌U家用語,如果引進棋道,必然會有更高的境界。平常心能使棋手充分享受象棋藝術(shù)帶來的快樂,徹底放松比賽時的緊張,看淡輸贏的結(jié)局,實在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以尊重史實的嚴謹態(tài)度再現(xiàn)了“魔叔” 楊官璘傳奇的一生。尤其是作者采用文戲武寫的手法,用精彩的筆墨和生動的描述,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中國棋壇半個多世紀異彩紛呈的龍爭虎斗。隨著書中的情節(jié),我恍如又回到了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賽場,仿佛又坐在楊老對面,與他進行一場爭奪全國冠軍的巔峰對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不僅僅是楊大師的個人傳記,基至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象棋現(xiàn)代史。除主人公楊官璘外,同時代的許多象棋名宿都在書中展露風(fēng)采,尤其是書中對于重大比賽的詳盡記錄,對許多對局的生動描述,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躬逢盛世,文化建設(shè)越來越被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所重視。楊老的家鄉(xiāng)鳳崗鎮(zhèn)的領(lǐng)導(dǎo)們更是獨具慧眼,以獨一無二的楊官璘為文化名片,全力打造“象棋之鄉(xiāng)”特色文化;傾巨資連續(xù)舉辦以楊官璘冠名的全國性象棋大賽,引得國內(nèi)外高手云集;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推廣象棋藝術(shù)。弈棋氛圍在這塊“棋王”誕生的土地上再一次濃厚起來,鳳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象棋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作為一個熱愛象棋事業(yè)且畢生奮斗在棋壇的棋手,不禁為象棋的前景感到欣慰,并由衷地為鳳崗鎮(zhèn)的這些舉措喝彩!
胡榮華 2010年4月20日
(作者為上海棋院院長、中國象棋特級大師)
陽春三月,窗外的柳枝剛剛綻放新綠,一卷來自南粵“象棋之鄉(xiāng)”——東莞市鳳崗鎮(zhèn)周鎮(zhèn)明(楚云)先生所著的《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的書稿擺在了我的案頭,翻開帶著淡淡墨香的書稿,如煙的往事又一次在我的腦海中歷歷浮……
2008年,第三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在東莞市鳳崗鎮(zhèn)舉行,受當(dāng)?shù)卣氖⑶檠,我作為特邀嘉賓第一次來到了這個風(fēng)景秀麗、富庶文明的嶺南名鎮(zhèn)。鳳崗是廣東著名的僑鄉(xiāng),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正是鳳崗這一方鐘靈敏秀的土地,養(yǎng)育了新中國第一個全國象棋冠軍并在棋壇開一代風(fēng)氣之先的宗師楊官璘。這個被人們稱為“為象棋而生”的人,三歲能識棋,六歲通弈道,十歲露鋒芒,弱冠展雄風(fēng),幾十年南征北戰(zhàn),終成一代象棋泰斗。
作為棋手,楊官璘的經(jīng)歷正是老一代棋手的縮影。在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像象棋這樣歷史悠久、民眾喜愛的高雅的體育運動卻得不到應(yīng)有社會地位,縱是棋藝高超如楊官璘者,都要為生計而掙扎。楊官璘販布、做縫紉、擺棋攤,歷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仍然是生計艱難,全家人都在貧困中苦度時光。是新中國給了老一代棋手們新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后,象棋被列為正式的體育比賽項目,棋手們有了安穩(wěn)的生活;各地成立了象棋協(xié)會,組建了象棋隊;出現(xiàn)了專門的象棋雜志;各類國家、省、市級的象棋比賽如雨后春筍,象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時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楊官璘和他同時代的棋手們才如魚得水,把自己的象棋才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并將中國的象棋藝術(shù)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與楊老因棋結(jié)緣,友誼長達半個世紀。在我的心目中,他不僅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的楷模,無論是在棋藝還是人品方面。現(xiàn)在回想起,1959年我第一次見到楊老時的情景依然生動如昨。那時的他正當(dāng)盛年,棋藝正值巔峰時期。這位譽滿棋壇的大師,居然耐心地跟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后生小子下指導(dǎo)棋,絲毫沒有輕視和慢待。他那一絲不茍的棋風(fēng)和循循善誘的話語,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楊官璘是中國象棋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自身的成就和對象棋事業(yè)所作的貢獻無人能及。賽場上,他與對手的較量中,將象棋藝術(shù)的智慧與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讓這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大放光彩。賽場下,他研究棋道,著書立說,一方面將前人的成果加以修補、闡述、發(fā)揚,另一方面將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升華,毫無保留地傳給他人。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仍然傳道授業(yè),不遺余力地扶掖后人?梢哉f,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象棋事業(yè),正是有了他的心血,才使得廣東象棋界有了人才輩出、長盛不衰的局面。
楊官璘的成功之道正印證了“天才來自勤奮”這句俗語,他對象棋的癡迷與執(zhí)著,對棋道的刻苦鉆研,都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楊老的另一個成功因素是有靜氣,一如他寡欲、謙和、曠達的性格。平常心是棋手的一種適宜心態(tài)。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平和乃致遠,這不僅是一種做人和心境,更是一種成事的稟賦,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向成功。對楊老來說,下棋不僅是他付出了畢生心血的事業(yè),也是他人生的一種愛好,是談泊心緒的釋放。所以,他能潛心地吸收、借鑒古今所有的成果,演練下棋的各種套路!捌匠P摹笔嵌U家用語,如果引進棋道,必然會有更高的境界。平常心能使棋手充分享受象棋藝術(shù)帶來的快樂,徹底放松比賽時的緊張,看淡輸贏的結(jié)局,實在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以尊重史實的嚴謹態(tài)度再現(xiàn)了“魔叔” 楊官璘傳奇的一生。尤其是作者采用文戲武寫的手法,用精彩的筆墨和生動的描述,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中國棋壇半個多世紀異彩紛呈的龍爭虎斗。隨著書中的情節(jié),我恍如又回到了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賽場,仿佛又坐在楊老對面,與他進行一場爭奪全國冠軍的巔峰對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不僅僅是楊大師的個人傳記,基至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象棋現(xiàn)代史。除主人公楊官璘外,同時代的許多象棋名宿都在書中展露風(fēng)采,尤其是書中對于重大比賽的詳盡記錄,對許多對局的生動描述,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躬逢盛世,文化建設(shè)越來越被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所重視。楊老的家鄉(xiāng)鳳崗鎮(zhèn)的領(lǐng)導(dǎo)們更是獨具慧眼,以獨一無二的楊官璘為文化名片,全力打造“象棋之鄉(xiāng)”特色文化;傾巨資連續(xù)舉辦以楊官璘冠名的全國性象棋大賽,引得國內(nèi)外高手云集;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推廣象棋藝術(shù)。弈棋氛圍在這塊“棋王”誕生的土地上再一次濃厚起來,鳳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象棋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作為一個熱愛象棋事業(yè)且畢生奮斗在棋壇的棋手,不禁為象棋的前景感到欣慰,并由衷地為鳳崗鎮(zhèn)的這些舉措喝彩!
胡榮華 2010年4月20日
(作者為上海棋院院長、中國象棋特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