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歡大隱隱于市
勇奪世界亞軍名震江湖,挑起一家重擔飽經(jīng)風霜 
古時高人喜歡大隱隱于市,武俠小說常有這樣的描寫:江湖上擦肩而過、其貌不揚的市井小民說不定就是身懷絕技的高手。李錦歡絕對就是這樣一位江湖棋俠。 
花白的頭發(fā),額頭上幾條刀刻般的皺紋,顯露出歲月風霜的痕跡,待人接物還帶著幾分拘謹,雙手習慣性地互搓幾下,眼前的李錦歡若不是旁人介紹,還真看不出來是名震濠江的棋圣。 
第一次接觸李錦歡還是在飯桌上,邊吃飯邊寒喧幾句,每次聽到記者問話,李大師總是馬上放下筷子,雙手交握放在膝上,帶著謙遜的神情認真傾聽,之后用帶著濃重的臺山口音的粵語回答。這種超認真的態(tài)度讓記者不忍心說太多,以免打擾大師進餐。 
第二次接觸是到他和趙汝權(quán)的房間采訪,發(fā)覺采訪這位大師還真有點困難。不善言辭的李錦歡絕對屬于慢半拍的人物,面對記者的多方誘導(dǎo),他的回答幾乎不會超過兩句話,加上語速緩慢,說到一半往往就被一旁的趙汝權(quán)接過話茬,結(jié)果場面往往變成趙大師口沫橫飛、滔滔不絕,李大師在旁點頭附和,露出憨憨的微笑。 
直至第三次在賽場邊相遇,已經(jīng)變得熟識的李錦歡才露出喜歡與人交流的一面,主動走過來和記者聊家長里短,盡管仍是不善言辭,但話語實實在在,不留心眼,甚至某些帶些私隱性的家事也會如盤托出,只是臨上場比賽時才回頭交代一句:“這些可千萬別見報啊!” 
與內(nèi)地眾多“科班出身”的棋手不同,李錦歡絕對是在江湖上打滾出來的棋王,從小在臺山和街坊下棋,從街坊讓他單馬到自己讓別人單馬,再到私底下戰(zhàn)勝當時的臺山棋王余俊儀,在26歲移居澳門前,李錦歡的棋力已頗具實力只是缺少名氣,直至到澳門后的翌年奪得全澳門象棋賽冠軍才一舉成名。此后20多年,李錦歡縱橫澳門棋壇無人能敵,先后13次奪冠。不過真正令他一戰(zhàn)成名天下知的卻是去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象棋錦標賽,這場比賽令李錦歡百感交集。當時他在棋壇三大高手———中國內(nèi)地呂欽、劉殿中和中國臺北棋王吳貴臨參與的情況下,先后戰(zhàn)而勝之,如此大好形勢,卻由于他戰(zhàn)和一名加拿大棋手而導(dǎo)致積分上以半分之差落后呂欽,最終與冠軍擦肩而過。談到這個亞軍,李錦歡雖然表示十分滿意,但也帶有深深的遺憾。 
接觸久了,發(fā)現(xiàn)李大師不單是個厚道人,還是一個顧家的男人,育有三兒一女,由于澳門的象棋氛圍不及內(nèi)地和香港,單靠下棋無法養(yǎng)活一大家子,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總要有點別的‘細藝’(手藝)”來養(yǎng)家糊口,于是這名棋王一直不斷接些別的活干,20多年來,他不單做過地盤,也在工廠打過工,于是在他的臉上比其他棋手多了幾分歲月留下的蒼桑。所幸如今子女都長大成人,兩個兒子一個在汕頭、一個在珠海念大學,一兒一女已經(jīng)出來工作,尤其是在澳門當荷官的兒子最孝順,定時定候拿錢回家供樓或是孝順父母,“就是他們忙一點,有時候住在一起一個星期碰不上面也是常有的事情”。盡管口中說著“仔大仔世界”,但看得出來,一家團聚應(yīng)是李錦歡目前心中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