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中國象棋首次走出國門-重溫30年前的一盤棋
1977年元月,以胡榮華、楊官璘為隊員的中國象棋隊,應菲律賓象棋協(xié)會邀請,到菲律賓進行訪問。這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國象棋首次走出國門進行國際間的象棋交流活動,在亞洲乃至世界棋壇都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我國加入亞洲棋聯(lián)和增進與亞洲各國的棋藝交往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歸國之后,胡榮華、楊官璘組成的國家隊在首都體育館與我和臧如意聯(lián)手的北京隊進行一場雙人團體匯報表演,這也是首都體育館自建館以來舉辦的惟一一次高水平的象棋表演賽。有近十年沒有看到胡、楊二位頂尖高手的精湛技藝,棋迷自然喜出望外,踴躍觀戰(zhàn)。當時有近四千人到現(xiàn)場欣賞,盛況空前。雙方分對猜先,我執(zhí)先對胡榮華、臧如意執(zhí)后對楊官璘。經(jīng)過近兩小時的鏖戰(zhàn),我弈和胡榮華,臧如意在反先的形勢下失利。北京隊遂以一和一負惜敗。
胡榮華后手以后補列炮的布局揭開了布局的序幕、又在微妙復雜的中盤,出神入化的一步馬退窩心,化險為夷,給我和廣大棋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榮華對象棋藝術的創(chuàng)新同樣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記得,現(xiàn)場棋迷們大飽眼福,情緒熱烈,真可謂為“文革”后的棋壇帶來一股春意。隨后,我寫了一首詩,祝賀胡榮華訪問菲律賓獲得成功,也祝賀中國象棋這朵古老的民族之花在亞洲得到美好的開放。
1977年元月,以胡榮華、楊官璘為隊員的中國象棋隊,應菲律賓象棋協(xié)會邀請,到菲律賓進行訪問。這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國象棋首次走出國門進行國際間的象棋交流活動,在亞洲乃至世界棋壇都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我國加入亞洲棋聯(lián)和增進與亞洲各國的棋藝交往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歸國之后,胡榮華、楊官璘組成的國家隊在首都體育館與我和臧如意聯(lián)手的北京隊進行一場雙人團體匯報表演,這也是首都體育館自建館以來舉辦的惟一一次高水平的象棋表演賽。有近十年沒有看到胡、楊二位頂尖高手的精湛技藝,棋迷自然喜出望外,踴躍觀戰(zhàn)。當時有近四千人到現(xiàn)場欣賞,盛況空前。雙方分對猜先,我執(zhí)先對胡榮華、臧如意執(zhí)后對楊官璘。經(jīng)過近兩小時的鏖戰(zhàn),我弈和胡榮華,臧如意在反先的形勢下失利。北京隊遂以一和一負惜敗。
胡榮華后手以后補列炮的布局揭開了布局的序幕、又在微妙復雜的中盤,出神入化的一步馬退窩心,化險為夷,給我和廣大棋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榮華對象棋藝術的創(chuàng)新同樣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記得,現(xiàn)場棋迷們大飽眼福,情緒熱烈,真可謂為“文革”后的棋壇帶來一股春意。隨后,我寫了一首詩,祝賀胡榮華訪問菲律賓獲得成功,也祝賀中國象棋這朵古老的民族之花在亞洲得到美好的開放。
賀胡榮華訪問菲律賓歸來
沙場一別十年馳,
聞君今日到京師;
此去鄰國磋棋藝,
花開南亞第一枝。
1977年元月作于京都傅光明
沙場一別十年馳,
聞君今日到京師;
此去鄰國磋棋藝,
花開南亞第一枝。
1977年元月作于京都傅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