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久久toko,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纯爱

        文章搜索: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瀏覽正文

        楊官璘杯圓滿成功,楊老故居期待開放

        時間:2010/9/26 17:27:00

         楊官璘杯圓滿成功,楊老故居期待開放
             2010年9月19日下午,第四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經(jīng)過五天九輪的激烈角逐,在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zhèn)鳳崗體育館盛大落幕。
            最終男子專業(yè)組浙江趙鑫鑫特級大師以九戰(zhàn)5勝3和1負(fù)積13分的優(yōu)異戰(zhàn)績勇奪桂冠。女子專業(yè)組黑龍江王琳娜女子特級大師積14分奪冠,公開組四川鄭惟桐積13分奪冠,海外組中國香港黃學(xué)謙積14分奪冠。至此,由中國象棋協(xié)會、廣東省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東莞市體育總會主辦,東莞市鳳崗鎮(zhèn)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獲得圓滿成功!
            這項始于2004年的年輕賽事的參賽規(guī)模和賽事規(guī)格不斷提升,比賽人數(shù)從第一屆的160多人,到第二屆180多人,第三屆由中國象棋協(xié)會主辦后,參賽棋手人數(shù)更是激增到240多人。今年的比賽吸引了包括柳大華、呂欽、趙國榮等多名象棋特級大師在內(nèi)的317位棋壇高手,其中有77位象棋大師、象棋特級大師和國際大師,是目前國內(nèi)各類象棋大賽中大師級參賽選手?jǐn)?shù)量最多的賽事!
            本屆象棋公開賽分專業(yè)組、公開組以及海外組同時進行,總獎金高達(dá)50萬元。專業(yè)組中新增加了女子專業(yè)組,參賽女棋手中有7位曾獲得全國冠軍。另有來自美國、德國、東南亞、中國港澳臺地區(qū)的54名棋手報名參加海外組的角逐。中國高水平象棋選手的同場競技,讓這項賽事有著“中國象棋界小世界杯”的雅稱。
             一、飲水思源,葉落歸根
            作為楊官璘先生的忠實棋迷,我有幸在2006年第二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上第一次和“一代宗師” 楊官璘見面并采訪過他,還拍攝到楊官璘先生在比賽現(xiàn)場觀棋的精彩畫面,特別是在閉幕式上拍攝到楊官璘先生為公開組冠軍趙鑫鑫頒獎的幾個精彩鏡頭,他的言談舉止、他的光輝形象、他的可愛容貌、他的親切話語,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腦海中,2008年1月4日下午18時30分,這位新中國象棋界的泰斗人物“一代宗師”在廣州中山一院不幸辭世,享年83歲!捌逍尾凰溃髿忾L存”,“江水東逝去,風(fēng)流長住,棋界宗師唯大人;高山今安在,倜儻一世,弈林泰斗公推先生”之挽聯(lián)表達(dá)了網(wǎng)友們對楊老的沉痛哀悼。
             特別有幸的是在楊官璘重病期間,我多次前去幫忙并和楊官璘先生的兒子楊健明成為了好朋友,以后我還參加了“一代宗師”楊官璘的告別儀式,并受邀專程和楊健明去了楊官璘先生葬于廣州市中華墓園名人墓地處沉痛悼念。
            我一直有個心愿,就是能到楊官璘先生的故居去走一走、看一看、訪一訪,正是鳳崗這一方鐘靈敏秀的土地,養(yǎng)育了新中國第一個全國象棋冠軍并在棋壇開一代風(fēng)氣之先的宗師楊官璘。這個被人們稱為“為象棋而生”的人,三歲能識棋,六歲通棋道,十歲露鋒芒,弱冠展雄風(fēng),幾十年南征北戰(zhàn),終成“一代宗師”,鑄就了中國象棋史上的一個極難逾越的高峰,將中國的象棋藝術(shù)推進了一大步,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楊官璘”時代,從而在中國象棋史上留下了濃厚重彩的一筆,演繹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我的心愿和楊官璘先生的兒子楊健明“不謀而合”, 9月18日下午15時30分,正在第四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第八輪激烈的比賽期間,我和象棋大師、中國象棋協(xié)會青少年委員會副主任葛維蒲先生,以及一位從美國專程回來觀賽“楊官璘杯”的劉湘伶女士(曾接受過楊官璘教棋的廣州學(xué)生)有幸的隨著楊健明和弟弟楊子平,一同前去塘瀝村楊官璘的故居走訪。
             二、風(fēng)水寶地,書香世家
            楊官璘先生的小兒子楊子平特地開車送我們到達(dá)楊官璘的故居,下車后我們一行五人,邊走邊聽楊健明的介紹,他講得非常生動、非常感動,仿佛我們進入楊官璘故居神奇般的夢幻之中。再結(jié)合幾天來拜讀周鎮(zhèn)明編著的“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就有了對楊官璘故居家鄉(xiāng)的進一步熟悉和深入了解。
             “一代宗師”楊官璘于1925年5月29日出生于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zhèn)塘瀝村。鳳崗地域雖不甚廣闊,卻緊扼要沖,南連平湖,北接塘廈,東鑲龍崗,西迎觀瀾,更兼交通方便。塘瀝村內(nèi)有個大名鼎鼎的集市,叫做“塘瀝圩”,甚為繁華,人稱“小香港”。 塘瀝圩的西門樓左側(cè)進口約3米處,有一處叫“王伯公”的地方,這里有一株幾百年的老榕樹,被人們尊為“樹神” ,于是“王伯公”便成了一處神壇,鄉(xiāng)人常來此拜神求福,祈求平安。
            塘瀝村的村民大多數(shù)系客家人,祖先大多從中原遷徒而來。其中有一楊氏家族,乃是此村的大族,相傳是楊家將的后裔。因此,在楊氏宗祠里,寫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朝朝出名將,代代出忠臣”。
             在清朝末年(約1898—1910年),楊家出了個秀才,名叫楊喜春(楊官璘的爺爺)。楊喜春是這支楊氏家族400年來的第一個秀才。楊喜春的父親人稱“錦裳公”,是位生員,也是一位飽學(xué)之士。他育有三子,長子楊喜華和次子楊喜彰均遠(yuǎn)走海外謀生,一去杳無音訊!板\裳公”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三子楊喜春身上。楊喜春不負(fù)父望,終于考上秀才。
            楊喜春育有六子一女,依次為“兒子茂綏、茂堅、茂禎(楊官璘的父親)、茂育、茂豫、茂熾和獨女房嬌。楊喜春的六子中有兩人漂洋過海到牙買加謀生,一去便如黃鶴渺渺,杳無音訊。老三楊茂禎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也學(xué)到了一肚子的學(xué)問,后來,父親漸漸年老多病,楊茂禎便代父任教,做起了鄉(xiāng)村教師。
             在塘瀝村前面約一箭之地,有一座類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小院子。院子右邊最里面的第五間住房,便是“錦裳公”留給兒子楊喜春的遺產(chǎn),也就是楊官璘出生的地方,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是這個院子里最早的建筑;其余的四間屋子和圍墻均是楊喜春婚后為幾個兒子建造的。
              楊官璘上面除了一個哥哥(楊官壽)外,還有一個姐姐,叫楊友娣,后來嫁人后隨夫遷居香港。楊官璘的家就在塘瀝后面,緊靠著神壇“王伯公”,那棵濃郁的大榕樹底下便成了楊官璘姐弟倆玩樂的樂土……
            三、弈林神童,聰穎少年
            1928年,楊官璘已有3歲,這時的時局每下愈況,神州大地,民不聊生。即便是在這樣的境況里,也沒有影響鳳崗的棋風(fēng)盛行。那時在村邊的大樹下、祠堂邊,總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下棋,在“楚河漢界”上殺得難分難解。
            受鄉(xiāng)間棋風(fēng)的影響,楊官璘的父親楊茂禎和哥哥楊官壽也下得一手好象棋,尤其是父親楊茂禎,可以算得上癡迷,稍有空閑,就與人弈上幾盤。他棋藝甚高,村里人沒有幾個是他的對手。楊官璘從小就無師自通、自學(xué)成才。
            楊官璘的房子后面有一棵老榕樹,高四丈余,枝葉青蔥,亭亭如蓋,濃蔭森森,是個納涼的好去處。村里人每天忙完農(nóng)活后,都會聚在此處下棋廝殺,“將軍”、“打炮”、“拱兵”、“踏象”、“吃卒”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殺得不亦樂乎。那些大人們下完棋后,并不把棋子拿回去,而是丟在棋盤上,也沒有人去偷。這就給小官璘提供了絕好的玩象棋的機會,于是常常似懂非懂地在棋盤上擺起棋來。
            由于每天耳聞目染,楊官璘三歲半就識得象棋,而且還學(xué)會了一些基本走法。楊官璘5歲(1930年)時就開始與村里的一些大孩子下棋,剛開始時他輸?shù)枚嘹A得少,但半年過后,村里的大小伙伴全不是他的對手了。楊官璘于是找大人叫板。眾人無不感到驚奇說:“這孩子,還沒有上學(xué),一個字都不認(rèn)識,棋就下得有板有眼,真是稀奇!”
            就這樣,楊官璘徹底地迷上了象棋。父親楊茂禎同時讓他學(xué)習(xí)古詩詞,每天都要抄幾個生字進行練習(xí),要求甚嚴(yán)。這為楊官璘以后寫棋書,作詩詞下了扎實的文字基礎(chǔ)。
             楊官璘8歲時,被父親送到端鳳小學(xué)讀書,后來還在塘瀝村的楊屋樓 ( 碉樓 ) 傍邊的養(yǎng)中書室讀過書,據(jù)楊健明介紹:他的太祖父秀才公,曾經(jīng)在這些學(xué)校、書院教書的。
            塘瀝人素有“重視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傳統(tǒng)。早在清朝中期,各村便大辦私塾,清朝光緒年間(1880年前后),塘瀝圩創(chuàng)建了端鳳書室,后改為端鳳書院,民國二年(1913年)擴建為端鳳學(xué)校。民國初年(1912年),在原來的學(xué)校東北角又修了一座兩層洋樓式的教學(xué)樓和一座雄偉的炮樓,頂端鐫著“端鳳學(xué)!彼膫遒勁有力的大字。
             楊官璘一邊在端鳳小學(xué)讀書,他父親一邊四處為他淘來象棋江湖殘局棋譜。他從這些棋譜中經(jīng)過多年的深入研究,最終被公認(rèn)為全國象棋殘局功力超一流水平。
             象棋的魅力究竟何在?后來楊官璘生動地概括道:一句話,唯在于組形與展形。車的沖殺、炮的遙控、馬的盤曲、兵的擺動、士相的錯落有致、將帥的運籌帷幄等等,在陣形的聯(lián)合行動中得到充分發(fā)揮。隱約處有如細(xì)雨碎花,閑逸處有如春風(fēng)楊柳,壯麗處有如為拿破侖喝彩的巴黎戰(zhàn)鼓。無戰(zhàn)線的戰(zhàn)場,無音樂,都會呈現(xiàn)在方寸江山之中,活躍在人們的面前……
             四、故居庭院,歷歷在目
             斗轉(zhuǎn)星移,追憶往事,時光老人的腳步在不知不覺間跨進了2010年,此時楊官璘已辭世2年,離楊官璘誕生(1925年)已過去85年,我們有幸來到了楊官璘的故居庭院,往事如煙,歷歷在目。
            來到鳳崗鎮(zhèn),在塘瀝村圩后面,在緊靠著神壇“王伯公”旁邊,那棵濃郁的大榕樹底下,我們一行五人向右拐過一道弧彎,穿過一道院門,一溜五間平房的小宅院便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這時, 楊官璘故居正在修繕, 故居庭院大門口已善好了綠瓦。據(jù)楊官璘的兒子楊健明先生介紹說:“這是鳳崗鎮(zhèn)府出資為我父親故居初步修繕的,待修繕完成安排布置好了,就可以歡迎各界朋友來參觀了,鳳崗鎮(zhèn)府對我父親和家人的真情厚愛,我和家人十分感謝。”
            在楊官璘舊居前重游,楊官璘兩個兒子楊健明、楊子平顯得有些激動,楊健明指著這溜房子作了介紹,他多次聽父親說:“這五間房子是我祖父楊喜春建的,前面四間,是我的四位叔伯叔父在住,最后的那間,也就是第五間,就是住的地方,當(dāng)時我的祖父秀才公也和我們住在一起!
             與此同時,我們在塘瀝村里, 清楚的看到哪棵“一代宗師”楊官璘先生3歲時,就在這里學(xué)棋的“大榕樹”、“大碉樓”、“養(yǎng)中書室”、“端風(fēng)小學(xué)”等等。  
             由于來自美國(美東)的劉湘伶女士,要趕在傍晚時離開鳳崗,我們還要到圓龍山鳳崗鎮(zhèn)歷史博物館,我們只好一邊走著、一邊觀看、一邊聽著楊健明先生的詳細(xì)介紹,這些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建筑物,以及楊官璘先生幼年時和他祖輩“秀才公”息息相關(guān)的傳奇故事。
             當(dāng)我們離開塘瀝圩,來到塘瀝村村口的小橋上,楊健明先生還講起了他父母親就在這條小橋上的許多動人故事,每當(dāng)父親楊官璘出去謀生,母親羅官娣就常常身不由已的來到小橋上等待張望著父親,每當(dāng)父親傍晚回家,幾乎都能在很遠(yuǎn)處看到橋上的母親。劉湘伶女士情不自禁的忍不住說到:“自有望夫石,這有望夫橋, 這橋可不取名為“望夫橋”呢!
             后來, 我們參觀了鳳崗鎮(zhèn)歷史博物館的“一代宗師”楊官璘展館, 還拍了不少照片。離開時,劉湘伶女士特別高興的說:“這次專程來到鳳崗參觀楊官璘杯,又參觀了楊官璘故居和展館,真的是來得很有價值,下次我一定再來!毕笃宕髱、中國象棋協(xié)會青少年委員會副主任葛維蒲先生,通過參觀楊官璘故居家鄉(xiāng)和博物館(展館),深刻感受到了“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前輩的傳奇人生。
             五、追憶宗師,棋魂永存
             楊官璘的仙逝,令海內(nèi)外象棋界人士及所有認(rèn)識他的人深感悲痛。人們紛紛追憶這位德高望重的象棋宗師為中國象棋事業(yè)立下的豐功偉績和他的傳奇人生。我特別的記起楊官璘兒子楊健明在“一代宗師” 楊官璘告別儀式上的致哀詞(原稿),感動至深,聲聲落淚,請允許我登載如下:
            《棋壇宗師楊官璘親人的致哀》( 原稿發(fā)表于2008年1月12日) 
            親愛的爸爸:今天您的子、女、孫,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向您告別,為您送行,蒼天哭泣,大地悲鳴。     
            親愛的爸爸,我一直在您身邊成長,看著您永遠(yuǎn)地離開我們,我非常、非常地悲痛,我無法接受這是個事實。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您,我非常想念您!     
             您從3歲看人下象棋,6歲能弈,無師自通,天資聰明,10歲成為“鄉(xiāng)下棋王”。當(dāng)年家窮,您小學(xué)未畢業(yè),就要挑起持家重?fù)?dān),您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抽空研究象棋,歷盡坎坷……后來,您勇奪全國象棋冠軍,成為中國象棋一代宗師,真是來之不易。    
             親愛的爸爸,您和藹可親,一生善良平和;您淡薄功名,從不宣揚功勞,勝不驕,敗不操,優(yōu)良的人品棋品,眾所周知;您一身正氣,艱苦樸素,處處為他人著想,您一心為象棋,近幾年,您全力支持家鄉(xiāng)鳳崗鎮(zhèn)政府開展象棋活動。在您病危的時候,您考慮的是如何安慰別人,您對前來探病的人講:“我只是胃氣腫,骨質(zhì)增生,活不到1O0歲,也可以活多幾年,你們不用擔(dān)心。”您又對我講:“回去安慰超帆,爺爺沒事,叫他不用擔(dān)心,你們也不用擔(dān)心” ……
             親愛的爸爸,醫(yī)生都要我們簽?zāi)牟∥Mㄖ獣,您還這樣安慰我們,您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爺爺。     
             親愛的爸爸,我們一定會繼承您的遺志,把您的偉績告訴子孫后代,您所囑辦的編寫回憶錄、編輯象棋書,全力支持家鄉(xiāng)鳳崗政府開展象棋活動和管理好廣州的祖屋,我們一定會做到、做好。     
             親愛的爸爸,請您一路走好。您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永遠(yuǎn)不忘,您的尊尊教導(dǎo),我們將永遠(yuǎn)銘記在心。您的音容笑貌,高尚品質(zhì)永遠(yuǎn)活在我們子孫后代的心中。您為中國象棋事業(yè)作出了畢生貢獻(xiàn),您為中國象棋無私奉獻(xiàn)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親愛的爸爸,您安息吧,爸爸,爸爸,我的好爸爸……
                  楊健明叩上(2008年1月12日)
             楊官璘的逝世令中國象棋界也沉浸在悲痛之中。同時在香港和澳門及海外棋界朋友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們說:在海外,凡是有華人下棋的地方,就有楊官璘的棋書,就有當(dāng)?shù)亍皸罟侪U”!在普通棋迷心里,楊官璘就象上尊神,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大師雖逝,但大師的家鄉(xiāng)卻沒有忘記他對中國象棋的巨大貢獻(xiàn)。
            2008年1月29日上午10時,由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zhèn)人民政府投資建造的楊官璘象棋廣場暨楊官璘銅像,在鳳崗鎮(zhèn)體育中心廣場的東南角正式揭幕。它是我國乃至當(dāng)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開放式象棋廣場。
             楊官璘象棋廣場共投資430萬元,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用當(dāng)年楊官璘 先生曾破解過的經(jīng)典殘局為背景。楊官璘塑像高1.78米,底座高2.10米。同年2月23日,在廣州文化公園里,由廣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象棋協(xié)會副主席蔡東士等為楊官璘塑像揭幕,以此紀(jì)念楊官璘先生和高風(fēng)亮節(jié)。2009年8月10日,鳳崗鎮(zhèn)被中國象棋協(xié)會授予“全國象棋之鄉(xiāng)”的光榮稱號。
             楊官璘的生前好友、著名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曾在他的《象棋國手楊官璘》這篇文章里高度評價楊官璘的棋藝:“楊官璘的出現(xiàn),在象棋壇上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奇跡,他是中國自的象棋歷史以來,成就最大的棋人”。“為什么說楊官璘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空前的呢?他沒有師承,棋藝完全是靠天才加中毅力,這在象棋名手中實在事可多得。而自己學(xué)棋,能達(dá)到他那樣爐火純青、前無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來,只此一人!”
             揚千年象棋文化,展四?蛢S風(fēng)采。我們祝賀著“楊官璘杯”圓滿成功,我們懇切地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再次來到鳳崗鎮(zhèn)塘瀝村楊官璘的故居家鄉(xiāng)參觀訪問,再次感受一下“一代宗師” 楊官璘為中國象棋事業(yè)立下的豐功偉績和他的傳奇人生。
           (本文參考周鎮(zhèn)明編著的“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并經(jīng)楊官璘兒子楊健明閱改,特此謝謝周鎮(zhèn)明及楊健明先生)。

         編輯:小猴子 手機版
      1.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