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神龍陳松順》第12節(jié):登上裁判,韜光養(yǎng)晦
陳松順與楊官璘舉行過兩次十局賽后,讓楊出人頭地,他沒有參與全國棋賽。1956年首次舉行的全國象棋錦標賽,他應邀出任裁判員。這次大賽是空前盛舉,裁判員的陣容盛大,裁判長是北京棋藝研究社的副主任委員王又庸,第一副裁判長謝俠遜,第二副裁判長彭述圣,第三副裁判長林弈仙,第四副裁判長張雄飛。裁判員有陳松順、俞敏、賈玄非、張德魁、謝小然、錢夢吾、董齊亮、屠景明、徐家亮、蔣伯賢、劉仲翼等。他們當中,大多是象棋的一代名宿,有“蘭州棋圣”之稱的彭述圣已八十三高齡,會上年歲最老。謝俠遜、賈玄非也是德望甚隆的耆老。賈玄非那時在西藏工作,適值到北京,被聘任裁判,會上的人初時還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賈題韜。陳松順在裁判員隊伍中,和諸老相比還算是晚輩,但聲望已不在他們之下了。那幾年間,廣州有了“象棋城”的別稱,而楊官璘又取得首屆全國象棋賽冠軍,外隊入廣州求戰(zhàn)的紛至沓來,賽事極繁。陳松順雖進入全國賽場裁判行列,意味著韜光養(yǎng)晦,但在廣州迎戰(zhàn)外隊,他仍然要與楊官瞵并肩戰(zhàn)斗。
1957年冬,陳松順與楊官璘等迎接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穗港棋奏。香港來的四員棋將是曾益謙、黎子健、梁慶全、阮雄輝,陣容非常可觀。這時曾益謙任香港《大公報》象棋專欄主編,黎子健任香港《文匯報》象棋專欄主編。他們兩人不久前組成“文匯、大公棋隊”,參加香港公開團體象棋賽,擊敗了擁有曹悅強、陳恒汝等實力強大的“天生隊”,獲得冠軍隊的稱號。梁慶全在廣州讀書的小學時代,便與陳洪鈞一樣出頭露角,到香港后棋風很似天王馮澤,所以棋友叫他為“澤仔”。阮雄輝則是1956年全港公開象棋賽冠軍。同年他到廣州,與甲組冠軍朱德源戰(zhàn)成平手。這香港四將各有來頭,廣州方面須要旗鼓相當,所以楊官璘、陳松順、朱德源、陳洪鈞登壇拜將。
棋賽從
澤仔梁慶全在開賽之始,聲勢甚大,第一晚即使楊官璘險象橫生,第二晚更戰(zhàn)勝了陳松順,可惜他此后即走向下坡,陳先負一局給梁,第二次遭遇,務求必勝,他以綿密的著法擊敗梁的韌性防御。陳、梁共對抗四局,陳松順以二勝一負一和告捷。陳對黎子健,二勝二和;對曾益謙也是二勝二和;對阮雄輝,一勝三和,他個人完全掃蕩四員港將。比賽的總分為77比51,廣州隊擊敗了港隊。
踏入1958年,仍然是陳松順的戰(zhàn)斗歲月。這年首先向廣州挑戰(zhàn)的是上海何順安和常熟惠頌祥的聯(lián)軍。何順安舊日曾與屠景明征穗,因屠略有失分,為穗方所勝。這次何與惠頌祥同來,形勢有異;蓓炏閯傇谏夏耆珖愔袘(zhàn)勝王嘉良,迫和了楊官璘,獲得第四名。他年輕對就是蘇州、無錫、常熟、昆山、吳江“五縣象棋冠軍”,是成名甚早的“常熟小惠”。他與何順安搭檔,當然是一支勁旅。廣州照舊是以陳松順和楊官璘應敵。陳松順與惠頌祥賽棋六局,二勝四和。其中有一局棋,陳以中炮巡河炮對屏風馬。進入中局,陳渡過七路兵,惠置三路馬于不顧,盡調(diào)兵力搶攻。陳不急于吃馬,步步周旋,著法似守實攻,最后惠計窮而敗。陳的陰柔戰(zhàn)術(shù),使惠無所施其技。陳對何順安,以二勝二負二和扳平?倯(zhàn)績?yōu)?span lang="EN-US">29比19,主隊告捷。
何、惠卷旗去后,沈陽任德純、武漢李義庭接著于8月間聯(lián)兵征穗。李義庭已經(jīng)是三下廣州,這次與他同來的任德純,剛在上年獲得全國賽第5名,是處于飛躍狀態(tài)中的年輕棋手。廣州仍是陳松順與楊官瞵披掛應戰(zhàn)。棋賽首夕,陳松順即接戰(zhàn)任德純,任先行,進入中局便被陳強奪先手,在互纏中,陳先勝一局。此后,棋賽進展到第九場,任德純才扳回一局。兩人的對抗終于以平手告終。這次穗、沈、漢棋賽,楊官璘得分稍多,主隊以26比22勝,為楊、陳歷次對抗客隊比分最接近的一次。陳松順參與的重要棋賽,到了1958年以后,便逐漸減少。1959年4月,川將劉劍青、陳新全到廣州,和各名手作表演賽,陳松順同陳新全下了一局很精彩的和棋。1960年末,上海隊胡榮華、何順安、朱劍秋、陳奇訪廣州,已經(jīng)多時不出賽的陳松順,也出場與楊官璘、蔡福如、陳柏祥并肩作戰(zhàn),他戰(zhàn)和了上海胡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