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香港盲人曾昭華,那是在今年的9月23日。第26屆省港澳埠際象棋賽,定于2007年9月22日至23日在香港屯門公園隆重舉行。9月23日是星期天,我抽空陪著棋友并帶著兒子前去觀賞棋賽、學(xué)習(xí)棋藝,“以棋會友,增進友誼”也是休閑雅趣的快樂之行吧!
     下午14時,一到賽場就能很明顯地看到有40多人圍在象棋擂臺賽區(qū),里外三層棋迷們聚精會神,只見一位60多歲、身體健康的盲人正在和一位小學(xué)生梁原下棋,只見棋盤十分特別,棋盤中的90個棋線的交叉處全是園形凹下去,園形凹下去的深度略0.6厘米(每個棋子高度略1厘米),園形凹下去直徑略2.3厘米(每個棋子直徑略2厘米),紅方棋子面是平的、字形是凸出的,黑方棋子邊緣是略為凸起中間是凹下去、字形也是凸出的,7種棋子(車、馬、炮、兵“卒”、相“象”、仁“士”)的表面分別用1毫米直徑的金黃色銅點粘貼,并分別用1到6個點標記著每個棋子的符號,以便盲人們識別和記住。
     我看呆了并且也是第一次欣賞觀看著。這位盲人就叫曾昭華先生,他青少年時期酷愛中國象棋,幾歲時因病雙目失眠,因我好奇并想請香港棋界朋友幫忙采訪,后被介紹認識了同一起來的另一位盲人棋藝活動家區(qū)榮光先生,區(qū)先生今年66歲,年輕時也是象棋高手,后不幸雙目失眠,現(xiàn)活躍在香港象棋界,近年來參與盲人象棋棋盤的研究,去年還在北京參加了全國盲人象棋錦標賽。敬佩之中我特邀請區(qū)老先生對局一盤,體會著盲人下棋的精神世界,哇!區(qū)老先生還真跟我下起棋來,只見區(qū)老先生紅光滿面,雙手摸著棋盤棋子,思考著棋路和走棋,旁邊圍觀人多了起來,不時有人支招,還驚動了香港棋界高手幫忙,幫助服務(wù)的兩位香港義工熱情周到,幫助傳譜遞話,棋到中局因到時間(省港澳比賽正式開始),不得不中斷下棋。事后我們成了朋友,我邀請兩位盲人棋迷有空到深圳家中切磋棋藝,區(qū)老先生特地送我一副盲人棋盤,真是“以棋會友,增進友誼”!
     事過近二個月,我一直是想念著兩位盲人老人。正巧的是:11月3日下午,我因有事到香港象棋總會約見好朋友陳德泰,他邀請我明天(11月4日)去香港迦密中學(xué),那里有“2007年全港失明人士象棋比賽”即將舉行。我說,好啊,正好我拜訪一下香港棋友、盲人老人區(qū)榮光和曾昭華先生。當(dāng)晚,我沒回家,也碰巧采訪了澳大利亞安格斯學(xué)棋的故事(有關(guān)文章已全部發(fā)上了網(wǎng))。
     11月4日陽光燦爛,香港迦密中學(xué)彩旗招展,寬大的校綜合館猶如過節(jié)一樣。香港失明人協(xié)進會主辦、香港象棋總會和迦密中學(xué)協(xié)辦、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贊助。來自香港20多名失明人士、有關(guān)各界領(lǐng)導(dǎo)、社會義工及象棋受好者等,約計有100多人。興致勃勃地參加了“2007年全港失明人士象棋比賽”活動。
     當(dāng)天,我見到了曾昭華先生,區(qū)榮光先生因有社會活動,沒有時間參加本屆比賽。本屆比賽共計兩天(11月4日是預(yù)賽,11月11日是決賽并進行頒獎儀式),當(dāng)時我接受了香港象棋總會陳鐘謀會長,安排好采訪澳大利亞安格斯的任務(wù),那天我又沒帶上心愛的相機,中午吃過飯后,我就急忙趕回深圳了。
     11月11日上午,我一人再次從深圳趕到香港迦密中學(xué),早晨7時從家里出發(fā),出梅林(自家)、過皇崗(海關(guān))、乘地鐵(到旺角)、打的士(到迦密)…,還好在上午八時二十分就到了香港迦密中學(xué)(比賽場地)。
      因比賽是在上午九時進行,曾昭華先生還沒有到,我等了五分鐘左右,曾昭華先生在香港義工的攙扶下來到比賽現(xiàn)場,我趕快迎上去向他問好,順便介紹了我想專門采訪他,他開始猶豫了一下,后來在我的真心真意下,他愉快的接受了我的采訪。但由于他的普通話說的不好,講的全是“香港粵語”,盡管我太太是廣東人,但我還不能全部聽懂曾昭華先生說的精彩故事(尤其是香港本地方言),最后我是專門請了好朋友香港陳德泰和鄧榮森先生幫助“翻譯”。因為曾昭華先生也要比賽,還可能進入前三名,我的采訪也是斷斷續(xù)續(xù)。就利用著曾昭華先生比賽和中午休息的間隙,前后分段了三、四次,總共有兩個多小時的采訪吧。
     在采訪盲人曾昭華先生的過程中,我始終被曾昭華先生的自強自立、自愛自強、奮發(fā)努力、刻苦學(xué)棋學(xué)習(xí)的精神所感動,更為盲人曾昭華先生67歲高齡的“生命不息,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所震撼!
     有關(guān)盲人曾昭華先生的學(xué)棋故事,這才是開端,還有三、四個小篇文章,我試著寫完,敬請棋迷觀賞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