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羅平恩重如山,程法培拼命奉獻(圖)
程法培先生
2012年10月11日晚上18時30分,作為香港象棋總會會務(wù)顧問,我按時到會參加了在香港牛頭角龍順軒海鮮酒家(彩德邨商場)舉行的香港象棋總會第30屆第九次會長暨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因為事先我已經(jīng)接受菲律賓象棋協(xié)會的邀請,準備按時參加10月23日至29日在菲律賓舉行 “陳羅平杯”第十七屆亞洲象棋錦標賽的宣傳報道,所以很想采訪一下隨同菲華棋王、象棋一代宗師陳羅平先生共同參與的亞洲象棋聯(lián)合會多項工作的亞洲象棋聯(lián)合會裁判長李志海先生。
在采訪過程中,我看到了李志海先生在他的電話筆記本里,記錄了許多海內(nèi)外象棋界官員及棋界朋友們的通訊錄,我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程法培先生的家里電話。因為前不久我剛剛知道程法培先生正在編輯《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我還特別拜讀了程法培先生寫的《亞洲棋壇一功臣(序)》,揚揚一萬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對陳羅平先生的尊敬愛戴和深厚情義,如同親人、如同父子,恩重如山,感動天地。
我做事一直是性子急,沒想到、我真沒想到,當(dāng)天晚上當(dāng)我從香港開會并晚餐后,乘港鐵回到深圳家中已近22時了,我按照香港李志海先生給的電話號碼,打電話給程法培先生的家中,是程法培先生夫人陳金蘭大姐接的電話,她當(dāng)時不知道我是誰?當(dāng)我將來龍去脈向她說完后,她悲傷的告訴我,她的丈夫程法培已于上月(9月)18日凌晨1時30分離開他們,享年62歲。我非常震驚難過、非常震驚后悔,我知道她對程法培親人的懷念,以及她對丈夫程法培的恩人陳羅平先生的懷念,我只好安慰程夫人節(jié)哀,多多保重。
打完程法培先生家里的電話,我心中非常難過,大腦一遍混亂,我知道程法培先生一定是在勞累中、辛苦中、病痛中去世的,而且至死不逾的他都會在惦念編輯著《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所未完成的事業(yè),他肯定是一千個、一萬個都不愿意離去,我特別從程法培先生夫人的話語中,為她丈夫程法培先生生命中的最后時刻,還特別掛記著這本《陳羅平象棋人生錄》。我想起了曾經(jīng)看過一段消息,在程法培先生的最后生命中,他委托了好友山東青年排局家王首成先生,繼續(xù)完成《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的編輯直至出版。我沒有王首成先生的電話,我又想起了王首成先生曾經(jīng)提到過上海楊柏偉先生知道我,我很快就打了電話給上海楊柏偉先生,果真他知道山東青年排局家王首成先生的聯(lián)系電話,當(dāng)晚打過去給王首成先生的電話關(guān)機,我只好作罷。當(dāng)天晚上至夜里,我真是翻來復(fù)去睡不著覺,基本上是半睡半想的渡過了一夜晚,搞得我夫人都說我要注意身體。
次日早上上班后,我第一時間打了山東王首成先生的電話,他非常高興并講敘了《陳羅平象棋人生錄》編輯的進展情況,他告訴我2013年春節(jié)前肯定問世,并請我去菲律賓順便看望陳羅平夫人許秀須時請他放心,他一定會保質(zhì)按期完成程法培先生未完成的《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我向他保證一定會帶到口信給陳羅平夫人許秀須,另外我也會馬上聯(lián)系菲律賓棋協(xié)和陳羅平夫人許秀須。掛完了王首成朋友的電話,我用手機打國際長途給菲律賓象棋協(xié)會理事長洪家川先生,報告了我了解陳羅平先生的好朋友程法培先生去世的消息,也報告了程法培編輯《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的進展情況,以及程法培和陳羅平先生一家之間的深厚感情,洪家川理事長告訴我認識程法培,但是不知道他的去世消息,也有可能陳羅平夫人許秀須也不知道程法培去世的消息。我還特別給了洪家川理事長關(guān)于程法培家里的電話(也就是我從香港李志海那里得到號碼)。
當(dāng)天下午五時,王首成先生給我打來電話,說是程法培小女兒程麗代表母親及她們家人感謝我并通過我,能知道菲律賓陳羅平夫人許秀須的家里電話,程麗還告訴我今天中午她母親陳金蘭還接到了陳羅平夫人許秀須從菲律賓打來的慰問電話,并且在中午時分還收到了從菲律賓寄來的1200元慰問金。
我被程法培先生為《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奉獻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和震撼。王首成先生來電話告訴我,程法培先生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經(jīng)濟來源,生活較為貧困,但是程法培先生為象棋事業(yè)的癡迷努力、為《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的奉獻,并且表現(xiàn)出的才華橫溢、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直至生命的付出,感動著天地、感動著我們。
王首成先生來電話還告訴我,程法培先生不會電腦,全憑著手寫手錄,在他最后的生命中完成了他《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的手稿,并且感覺著身體不佳,也就是在他去世前的一個月(今天八月中旬),才委托王首成先生完成這本書的編輯、排版、審校和問世,王首成先生還告訴我,他接到程法培先生的書手稿達一千多頁(足有15厘米高)所震驚。讓我從王首成先生寫的序中觀看到:
“當(dāng)我接到程法培兄寄給我的書稿時,看到厚厚的書稿,我大吃一驚,這將是一項很大的工程,絕對是巨著。信中,程法培兄提及他的心臟病很嚴重,甚至都不知道能否看到此書的印行。我當(dāng)即推掉了明年的寫作計劃,專心開展本書的編輯排版工作。然后給許秀須師母去信,告訴她老人家,我已經(jīng)開始編輯排版工作了。看著厚厚的書稿,我的心里還是有壓力的,但我會把壓力化作動力,投入到一點一滴的工作中去。這本書的編輯排版工作將是艱巨的,我要用恒心來完成它。”
“程法培先生才華出眾、詩棋俱佳;幾次的交流,使我們友情逐步深厚了,都有相識恨晚的感覺。我感覺出他是一個一身正氣、光明磊落的人,我深為他的品行折服。朋友需要如酒如茶,是需要去品味的,他就是那種境界的朋友,是我最渴望結(jié)交的那種朋友。”
“在程法培兄給我的來函中,提及經(jīng)過三年的時間,他和許秀須師母共同整理的《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已經(jīng)脫稿。但是沒有排版的電子稿文件,出版有一定的難度。而程法培兄對電腦這方面并不擅長。故他請我參與此書的編輯排版審閱,以完成陳老的遺愿!
“其實他也是有病亂投醫(yī),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我是一名象棋圖書作家,對編輯、排版、制圖都是內(nèi)行,我當(dāng)時就給他打了電話,詳細詢問書稿的情況,然后我當(dāng)即應(yīng)允,決定負責(zé)《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最后的編輯排版審閱工作。我答應(yīng)此事,原因有三點:其一,仰慕陳羅平先生久矣,在他老人家生前無緣相識,現(xiàn)在能有機會出一份力,為他老人家做一點事,則此生無憾也。其二,我和程法培兄的情誼。作為朋友的角度講,朋友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必須支持。我們倆人雖然只是幾個月的交往,但在我心中,已是可以肝膽相照的朋友,已是一生的朋友,永遠的朋友,F(xiàn)在正是我為朋友做點事的時候,自然要義不容辭。其三:編排好陳老這部巨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雖然當(dāng)年我和陳老失之交臂,但是冥冥之中我注定要和這部書有緣,這就是天意,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榮幸;我愿竭盡全力的來完成本書的這一艱巨任務(wù),以表達對陳老的深深懷念和萬分敬仰。”
“編審本書期間,我經(jīng)常和程法培先生通電話,得知他在住院,我甚為掛念。后來他說出院了,我心里略有安慰,囑咐他要靜心的養(yǎng)身體。在以后的電話中,他說病情已經(jīng)有好轉(zhuǎn),我很高興,并決定要去看望他。有些關(guān)于本書的具體情況想和他面談,電話里告訴他書的進展情況,他很高興。”
“2012年9月17日我給程法培先生打電話,告訴他第二天我就到福州拜訪他,他特別喜悅。不料想他在18日凌晨發(fā)病去世了,當(dāng)我趕到他家時,得知噩耗后,悲痛不已,我在他的靈堂前拜祭了這位好友,想起昨天還通話了,此時好友竟已經(jīng)離去,當(dāng)時我哭著說:“是我來晚了”,心中感到無比的悲傷!
“在與程法培先生的家人談話中獲悉,他為《陳羅平象棋人生錄》這本書費盡心血,投入了無窮的精力,操勞過度,也因為此書不能印行而上火,困擾了很久!
“我知道程法培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惦記著《陳羅平象棋人生錄》這本書,我堅信那一刻他是瞑目而去的,因為他把所未完成的事業(yè)交給了我,他相信我、也知道我一定會把這本書完成的。”
“程法培先生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他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經(jīng)濟來源,但是他對象棋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他為《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的艱辛耕耘,他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蠟燭精神,將永遠震撼著我、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沿著他的足跡奮勇向前,為象棋事業(yè)奮斗終生。”
“我一定要繼續(xù)他未完成的事情,以慰他在天之靈。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這部巨著終于和大家見面了。我的心里終于如釋重負,相信陳老和程法培先生的在天之靈也會欣慰了。在我心中,是多么希望程法培先生能夠看到本書印行的這一日,本書完成之際,讓我們沉痛悼念程法培先生,《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飽含著他巨大的貢獻;衷心的祝愿他一路走好,游弈天堂!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在程法培先生五年來為編輯《陳羅平象棋人生錄》的艱苦卓越的精神和毅力,那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大無畏的精神世界。程法培先1951年生,熱心撰寫名家傳記。作品發(fā)表海內(nèi)外棋刊、報欄。讓我們從程法培在為恩師陳羅平先生寫的1萬多字序《亞洲棋壇一功臣》中看到:
“恩師陳羅平前輩不覺逝世五周年了,五年來每當(dāng)筆者給各地棋友去信,或者收到他們來信,就想起來陳老前輩,想起他十多年間對筆者的教誨,支持和幫助。每每想起,深感愴悵而流淚!
“陳羅平先生馳騁棋壇近六十年,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績輝煌,在他棋藝全盛時期未能與國內(nèi)一流高手一較身手而為憾。他一生參加大小棋賽不下百場,與海內(nèi)外棋手對壘不下百人。象棋高手征戰(zhàn)枰場,十多歲者、三十多歲者,或因健康情況和其他原因,成榮譽后而封刀掛劍,或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而能征戰(zhàn)枰場四十多年者,已屬鳳毛麟角。陳羅平先生有80多年的棋齡,而從1940年參加全菲象棋公開賽至1999年參加第三屆“佛乘杯”世界棋王賽,前后達60年。他不名、不為利,志在參與的精神,確是感人至深,使人肅然起敬。”
“為了進一步發(fā)展亞洲象棋運動的開展,陳羅平先生發(fā)起并配合香港吳晚成,新加坡簡俊清等籌組眾所矚目的“亞洲象棋聯(lián)合會”,并在籌備期間擔(dān)任“亞洲象棋運動聯(lián)絡(luò)中心主任”。積極宣傳,發(fā)展會務(wù),招收會員,曾先后發(fā)展中國、中華臺北、印尼加入亞洲棋壇;由于當(dāng)時各國各地區(qū)政情不同,反應(yīng)敏感,商談極為棘手,他費盡心機,經(jīng)多次跋涉、談判始得如愿;爭取三位加入會員。1978年11月23日“亞洲象棋聯(lián)合會”正式在馬來西亞古晉市宣告成立。大會選澳門何賢先生為會長,陳羅平先生任秘書長,秘書處設(shè)在馬尼拉。為了使象棋會更好地開展會務(wù),他爭取印尼華僑吳世和先生捐獻港幣62萬5000元作為棋聯(lián)基金。并聘請各位熱心棋運人士擔(dān)任副會長,使棋聯(lián)度過經(jīng)濟難關(guān),順利發(fā)展!
“一位事業(yè)有成的男人,身后必須有一個賢內(nèi)助。陳羅平先生也不例外,數(shù)十年間他為宣揚推動棋藝的發(fā)展,足跡遍及東南亞南洋群島、祖國各大城市以及歐美。他以棋會友、宣傳象藝、樂在棋中,主要得力于他有賢內(nèi)助的促成和幫助。許秀須師母雖不會下棋,但她深知象棋是中華固有之國粹,能高尚、娛樂,能增思維、啟智慧;所以她不但不反對先生熱愛象棋,反而積極支持先生的象棋活動。在數(shù)十年歲月里,她和先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實在令人敬佩。每當(dāng)菲華象棋會邀請各國各地區(qū)象棋隊訪問比賽,申請入境簽證遇到麻煩時,常常由她陪陳先生前往政府有關(guān)部門說項,終能排除困難,辦好手續(xù)。”“每當(dāng)陳羅平先生談到妻子,無不感慨萬千,總是自豪的說:“在我一生中,妻子是我的精神支柱,得力的助手;沒有她的支持和幫助,沒有她的無私奉獻和孜孜不倦的工作,就沒有這個溫馨的家,也沒有今天的我……”這證明陳太太對先生象棋事業(yè)的支持,不言而喻。所謂巾幗不讓須眉,陳太太堪稱女中豪杰,陳羅平先生對象棋的豐功偉績中自有她的一份榮譽”。
“揮筆至此,筆者不禁對陳羅平先生肅然起敬,更加懷念他。也不禁反復(fù)自問:當(dāng)今世界棋壇有誰年邁古稀仍馳騁枰場,與年青棋手同場較藝而不見遜色?有誰年近八旬還率領(lǐng)象棋隊,以棋訪友,交流棋藝而常年奔波世界各地南征北戰(zhàn)?更有誰能年逾八旬,且身患重病臥床而策劃、籌辦亞洲大型象棋賽,并帶病忍受痛苦折磨親臨現(xiàn)場指揮賽事,使賽事順利圓滿的畫上了句號?答案只有他------“棋壇常青樹”--------“弈林老黃忠”--------“菲島老棋王”的陳羅平先生”!瓣愊壬鷱V交世界各地的棋界同仁,生活樸實,助人為樂,樂于棋運。身為象棋名家卻無半點名家的架子,為人謙和,平易近人。他一視同仁,誨人不倦,近70年來為效力棋壇,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德鑄棋魂,棋人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為宣揚象藝,開展棋運,出力、出謀、獻計、獻策,從不甘落人后,除贈數(shù)十萬元與“世界象棋聯(lián)合會”為基金外,常接濟有困難的各地棋友,自掏腰包發(fā)“稿費”。他德高望重、德得人心、積德行善、勤于律己、從善如流,深得好評”。
“筆者于2007年7月3日收到許秀須師母寄來第75期《象藝》及訃告。真是晴天霹靂,如五雷轟頂,不覺熱淚盈眶。筆者怎能忘記,自與他老人家聯(lián)系后的春節(jié)前夕,他老人家均由鄭德豐先生轉(zhuǎn)寄200元人民幣供筆者作“茶資”;筆者豈能忘懷,2003年春,孩子病危之時,他老人家又托鄭德豐先生惠贈2000元人民幣供作醫(yī)藥費;筆者不會忘記,自孩子病故后,春節(jié)前夕,他老人家均由鄭德豐先生轉(zhuǎn)寄500元人民幣供筆者過年;更使筆者感動的是,2007年春節(jié)前夕,他老人家已經(jīng)身患重病,仍寄來500元人民幣。先生的大恩大德,筆者永銘心腑……綿綿的哀思,不盡的傷感,筆者含淚寫了一組悼詩,遙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天堂上幸福棋樂,F(xiàn)錄悼詩以作結(jié)束語:晴天霹靂憾心驚,熱淚千行憶往情?删炊鲙熃裼绖e,長留遺憾伴終生。恩師別世痛絞心,無限傷思淚滿襟。每憶生前蒙錯愛,良師益友最知音。早年棋藝日中天,菲島象棋獨執(zhí)鞭。李白交鋒稱勁敵,楊王對陳嘆緣慳。①創(chuàng)辦棋欄六十秋,追求熱著盡風(fēng)流。無私奉獻光和熱,點點耕耘孺子牛。北戰(zhàn)南征斗志堅,松齡鶴年未休肩。人誇象國常青樹,眾贊棋林老弈仙。創(chuàng)建棋聯(lián)公甚力,東亞各地苦奔波。籌資獻策中流柱,偉績豐功世人說。助人為樂懷仁善,濟困扶貧廣達明。德布棋林誠是愛,春風(fēng)化雨總是情。拜會恩師聚廈門,聆聽教誨一席言。猶新記憶聲迴耳,觸景生情哭斷緣。陳年老酒祭恩師,羅念往情倍慟思。平日待吾仁義重,好生是德永相癡。注①:李、白,指李志海和白錦祥。楊、王,指楊官璘和王嘉良”。
自從聯(lián)系上程法培家人和王首成先生以后,我多了一點義務(wù),就是能盡量的為菲華棋王、象棋一代宗師陳羅平先生的宣傳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幾天來,我多次聯(lián)系著程法培家人、王首成先生和菲律賓象棋協(xié)會理事長洪家川先生、副秘書長莊宏明先生,昨天又聯(lián)系上程法培的小女兒程麗,請她提供幾張程法培生前和陳羅平的合影及全家圖片。讓我們學(xué)習(xí)著程法培先生的刻苦精神和毅力,盡快完成《陳羅平象棋人生錄》一書。以棋會友、增進友誼,以棋會友、棋樂無窮,為象棋國粹弘揚光大,為象棋走向亞洲、走向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