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第十八章:弈林稱王
首屆全國象棋錦標賽結(jié)束后,楊官璘在北京逗留了兩天。一天夜里,棋友董齊亮找到楊官璘,邀他相弈。楊官璘看了看時間,說:“時間不早了。改天再下吧!”不料董齊亮棋興正濃,說:“那下一盤也行:”楊官璘不好掃他的興,只好擺開棋子殺將起來。楊官璘不下棋則已,一下棋則一絲不茍,極其嚴肅認真,無論臺上臺下都是如此。
兩人酣戰(zhàn)一個多小時,已是各剩車馬士象的殘局了。但楊多一兵,且董邊馬受制,遂說道:“我沒興趣走殘局,現(xiàn)在你只多我一個兵,子力相等,和了吧!” 楊官璘不同意,說道:“我最喜歡走殘局:下棋而不走殘局就太沒意思了。雖然現(xiàn)在我只多你一個兵,但我仍有信心贏!倍R亮打了一個呵欠說:“又不是公開賽,何必當真?!”楊官璘正色道:“我下棋從不兒戲!公開賽雖然要對觀眾負責(zé),但私下對局也要對自己負責(zé)。只要拿起棋子,我就不是我,而是象棋!倍R亮無奈,苦笑著說:“實在太晚了,宿舍都關(guān)門了,回去怕打擾別人,我看今天就到此為止吧!”楊官璘不依不饒:“一開始我就跟你說過時間不早了,你偏要下=現(xiàn)在還沒下完你卻要走,哪有這樣下棋的?不行!一定得分個勝負!”董齊亮無法脫身,只得打起精神與楊官璘斗磨殘局,最后以失敗告終。
后來,董齊亮逢人就講:“楊官璘真是個棋魔,輕易沾不得,只要楊官璘多你一個兵,你就休想贏他!”
楊官璘從北京凱旋而歸后,廣州棋壇休養(yǎng)生息了一段時間,于1957年2月邀請新科全國亞軍王嘉良和北京名手侯玉山到廣州作棋賽表演。以前,何順安、屠景明、李義庭、羅天揚等人也曾受邀請參賽。王嘉良也想看看自己的實力到底怎么佯,更想報上次失冠的一箭之仇,于是欣然接受了。王嘉良先到北京,攜同侯玉山一起去廣州。
這次廣州邀請北方兩位名獎的條件是包路費、包吃住,另外每人給200元錢的酬勞,就像現(xiàn)在的出場費。侯玉山得知這個情況后,跟王嘉良說應(yīng)該多要一點,王嘉良道:“既然已經(jīng)同意去,就算了吧!”
王嘉良兩人5月份來到廣州,被安排在新亞大酒店住下。不料王嘉良這個北方大漢不適應(yīng)南方的氣候,竟然中暑了,又吃不慣廣東的飯菜,吃一口就反胃直吐。侯玉山跟邀請賽的組織方面說,小王吃你們的飯病了,可能是不習(xí)慣。廣州方面本來早已定了兩人的伙食標準,由于王嘉良這么一病,就讓他們想吃什么自己要,實報實銷。
5月12日,比賽正式開始。廣州方面出陣的依然是王牌搭檔楊官璘和陳松順,侯玉山和楊官璘的第一局,半個多小時就和了。但陳松順這次卻大跌眼睛,一上來就連輸三局,直到第四局才贏了王嘉良,同時侯玉山也贏了陳松順,此時,客方以9:7領(lǐng)先。廣州棋迷大為擔(dān)心,甚至有悲觀者嘆道:看來這次廣州隊兇多吉少了!
在陳松順節(jié)節(jié)失利的情況下,楊官璘一柱擎天,每戰(zhàn)非勝即和,因此,雙方的比分一直難以拉開。戰(zhàn)至第八局,雙方終于以10:10拉平。其后,14平、16平,至第九局還是18平。
這時廣州城也被楊、王二人攪得沸沸騰騰,每天到現(xiàn)場觀看大盤講棋的觀眾多達兩萬人,中央的新聞社還進行了現(xiàn)場拍攝,這場棋賽之所以如此轟動,主要是因為楊官璘和王嘉良是全國象棋賽的前兩名,大有南北棋王對抗賽的意思。
這番南北棋王大會戰(zhàn),楊官璘對王嘉良、侯玉山均四勝二和,一人獨得20分;陳松順對王嘉良二負四和,對侯玉山一勝四負一和積7分?完牶钣裆椒e11分,王嘉良積10分。這樣,主隊以27:21獲勝。楊官璘再次以高超的棋藝,捍衛(wèi)了自己的冠軍尊嚴,也守住了廣州“棋城”的聲譽。
楊官璘奪冠之后,自然是樹大招風(fēng)。這邊王嘉良、侯玉山攻城的硝煙未散,又聽驚天鼙鼓動地來。首屆全國象棋賽的第三名劉憶慈和第四名李義庭聯(lián)袂而來。劉憶慈有“劉仙人”之稱,一招’‘仙人指路”的開局使得出神入化。棋壇名宿謝俠遜曾這樣評價道:“平心靜氣,不躁不急;八面布置,穩(wěn)扎穩(wěn)打;稍一失勢,仍易求和。”李義庭雖是后起之秀,卻已輝耀于棋壇,其實力令楊官璘、陳松順這樣的頂尖高手也不敢小覷。
7月13日,比賽開始。14日.劉憶慈會戰(zhàn)楊官璘,他祭起“仙人指路”的法寶,單兵進七,楊官璘上馬迎對;劉憶慈再拱一兵,楊官璘知道對方有備而來,于是上象靜觀其變。劉憶慈對此局的各種變化早了然于胸,運炮將楊官璘的左翼困住,又渡兵過河鉗死楊官璘的馬,再用炮轟卒,最后競凈多三兵,這時楊官璘外圍已散,劉的_一個兵肆無忌憚,左拱右拱,竟將楊官璘的一匹馬困死,楊官璘至此只好認輸。臺下的觀眾先是愕然,繼而轟然叫好。這局棋僅下了1小時20分鐘,楊官璘就告負,這是他多年來少見的速敗之局。一時間,“劉仙人”的“仙人指路”轟動羊城。
繼打敗楊官璘之后,劉憶慈義在第五局比賽中擊敗陳松順,更引得廣州棋迷議論紛紛:難道劉憶慈的“仙人指路”真的就無可抵擋,連號稱“魔叔“的楊官璘也無法可施?每晚令逾萬棋迷觀眾揪心不已。
其實,“仙人指路”的開局也片非劉憶慈昕獨創(chuàng),一些象棋名手對它都比較熟悉一尤其像楊官璘、陳松順久闖江湖、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一代棋王,對供局可謂是無一不通,無一不曉!但劉憶慈精研“仙人指路”.將其演繹得部門出神入化,遂成為克敵制勝的一件法寶。
楊官璘、陳松順相繼失利后,各自研究破解之法。在第十局時,劉憶慈故技重演,_義祭出當頭炮,被楊官璘一記當頭炮昕破,接蓄陳松順也用過宮炮破了劉憶慈的仙人指路。
既破了劉憶慈的法寶.楊官璘接下來便勢如破竹存第四局時.楊官璘先行,他以當頭巡河炮對劉憶慈的屏風(fēng)馬。當劉憶慈有炮左行轟車時,楊官璘奇兵突出,以車換馬炮,僅以一過河兵就將劉憶慈半邊江山封莊:左車直不能出,橫不能動。楊官璘雖少一車,但各子前呼后應(yīng),有如一體,叫劉憶慈厄隙可攻,以致坐擁雙車雙馬雙炮卻舊無法化解楊官璘的精妙殺著而敗北!
在這次對抗賽中,楊官璘以一勝五和戰(zhàn)勝武漢李義庭,對劉憶慈四勝一和一負,積得16分居首。陳松順則積12分,李義庭11分,劉憶慈9分。最終主廣州隊以28:20的成績再次打敗強敵的進攻。
1957年.全罔棋類錦標賽在上海舉行。這場比賽分兩階段舉行。第一階段為分區(qū)賽,于10月10日開始。楊官璘和陳洪鈞分在武漢賽區(qū),有來自武漢、成都、南寧、貴陽、長沙和、城市的棋手,但出線的名額只有4個!
在其他6個棋手中,楊官璘認為只有武漢的李義庭對己構(gòu)成威肋。誰知在比賽中,卻遭到了川將的頑強阻擊。他初戰(zhàn)成都陳德源,布局未畢便遭“絲線拴!敝疄(zāi),痛失一炮,最后勉強成和;接下來再斗成都陳新全,兩人大斗殘棋,楊官璘一車雙卒無士象對陳的車卒單士,本以為勝券在握,卻被逼兌車,與陳新全單卒單士和棋;第三局又與重慶劉劍青頻頻兌子,演成和局;第四場還是斗川中棋手,乃重慶的羅應(yīng)遠,酣戰(zhàn)至中局,楊官璘捉住對方的一匹馬擊殺之。羅應(yīng)遠大痛,欲報一箭之仇,狠追楊官璘的馬不放,楊官璘不愿棄馬,與之周旋。羅見斬馬不成,突襲雙象,最后從容以車馬炮成殺。
川中的幾位悍將大出楊官璘的意料,大有“蜀道難”的感慨。但他畢竟棋道高深,非常人可比,在武漢賽區(qū),楊官璘戰(zhàn)勝了包括李義庭在內(nèi)的各地棋手,積分穩(wěn)居前列。1957年10月29日,分區(qū)預(yù)賽結(jié)束,武漢區(qū)楊官璘、李義庭、陳洪鈞、袁乜子四人出線,取得復(fù)賽資格。
1957年11月8日,全國棋類錦標賽第二階段在上海舉行。象棋類參賽的有廣東楊官璘、陳洪鈞,哈爾濱王嘉良,上海朱劍秋、徐天利,武漢李義庭、袁乜子,杭州劉憶慈,天津馬寬,溫州沈志弈,沈陽任德純,江蘇常熟惠頌祥,蘭州管必仲,兩安王羽屏,鄭州龐風(fēng)元,遼寧省旅大市李小村,烏魯木齊晏宗晉.共17人。
初賽遇到川中悍將的強烈阻擊后,楊官璘提高了警惕。能躋身全國象棋大賽,皆非泛泛之輩,均乃一方諸侯,自己豈可以憑名氣一搏天下英雄?于是找來所有對手的經(jīng)典對局,精心研究其布局棋路,尋找破敵之招一
決賽時,楊官璘對不同對手祭出了不同的“殺手锏”。在對烏魯木齊的晏宗晉時.他針對對手不熟悉南國棋路之軟叻,祭出了廣州棋壇皆知的“厚記局”,僅25個回合就將對手揮于馬下。
這“厚記局”是什么殺著,競有如此威力?這里面還有一段小故事。
“厚記”原是廣州的一問茶室,位于廣州解放中路絨線街,由于老一代兩廣棋王陳鏡堂居此不遠,常與棋友在此飲茶下棋,時間長了,“厚記”慢慢變成廣州棋手的聚會之所。若論歷史,廣州幾代棋王幾乎都曾在此以棋會友。此間棋友經(jīng)反復(fù)切磋,在古棋譜《橘中秘》里的“川頁炮橫車破直車沉底炮局”中,拆出第十回合不走平車而走進車之法。此招可縱窩心炮左右打車而且暗脅對方底象,岡它出存厚記茶室,故被棋友們稱為“厚記局”。
因此,在與晏宗晉對局時以“厚記局”攻之,晏宗晉不識來犯之敵,照譜雙車渡河,被楊官璘一記窩心炮,炸得雙車暈頭轉(zhuǎn)向,被迫以一車兌二子,楊官璘葉底偷桃。小卒過河,競將敵方的炮給拱翻,逼得晏宗晉棄城投降。
接著,楊官璘以屏風(fēng)馬雙過河炮打敗蘭州管必仲。在對弈鄭州龐風(fēng)元時,楊以中炮進七兵對屏風(fēng)馬過河炮,這是他的拿手好戲。將龐鳳元死死困住,動彈不得,最后不敵敗北。
這次全國象棋錦標賽,楊官璘大獲全勝。他先后勝了沈志弈、朱劍秋、任德純、陳洪鈞、晏宗晉、管必仲七員虎將,又平其他九將,16場比賽,楊官璘竟未敗一局,以23分高居榜首,蟬聯(lián)全國冠軍。
楊官璘再一次以無可撼動的實力證明了自己在棋壇的巔峰地位:
覃劍秋曾這樣評論楊官璘的棋藝:“楊官璘的棋藝成就,在于他像穿山甲一樣,不斷地往前鉆。在中國象棋史上,還沒有人像楊官璘那樣系統(tǒng)地苦心拆棋。他把象棋當做一門藝術(shù),并將它科學(xué)化了!
第二次全國奪冠征塵未洗,楊官璘又迎來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穗、港棋賽。
1957年冬,香港棋壇四員大將曾益謙、黎子健、梁慶全、阮雄輝聯(lián)袂來穗,挑戰(zhàn)廣州棋壇。這時曾益謙任《大公豐艮》象棋主編(楊官璘由于賽事太忙,已于1957年夏辭去為該報撰寫棋評的工作),黎子健任《文匯報》象棋欄目主編,兩人不久前組成“廣漠、大公棋隊”,參加香港公開團體象棋賽,擊敗了擁有曹悅強、陳恒汝等實力強將的“天生隊”,奪得冠軍隊的稱號。梁慶全在廣州讀小學(xué)時,便與陳洪鈞一樣嶄露頭角。到香港后,棋風(fēng)酷似天王馮澤,被棋友親切地稱為“澤仔”;而阮雄輝則是1956年全港象棋公開賽冠軍,同年到廣州,與甲組冠軍朱德源打成平手,可見其實力非同一般。
這四名香港棋手來勢洶洶,廣州方面自然不敢輕敵,于是派出楊官璘、陳松順、朱德源、陳洪鈞上陣迎敵。
棋賽從12月7日開始,“澤仔”梁慶全首對楊官璘。楊先手,擺出中炮巡河橫車,這是他的殺著,不知擊敗過多少對手:“澤仔”還以屏風(fēng)馬,接著又是一步變著,使楊官璘措手不及,局面由此一變,由守變攻,且多出楊官璘一炮。如果再獲一馬,此局便勝。梁慶全心中竊喜,不料稍一走神,便走了步臭棋,被楊官璘扳回劣局,最后兌子成和。
首戰(zhàn)散場后,楊官璘見勢不妙,當夜與陳松順等人緊急召開棋藝研討會,摸拆對方的棋路。經(jīng)過集體研究,終于找出了對付梁慶全的著法,大伙這才松了一口氣。
次日晚,朱德源對阮雄輝,阮又效法梁慶全對楊官璘的中炮巡河炮,朱德源即按研究出來的著術(shù)與之應(yīng)對,弈成和局。
朱德源戰(zhàn)和了阮雄輝之后,香港隊知道廣州方面已有破解之法,便不再搬演屏風(fēng)橫車馬對抗中炮巡河炮橫車局了。曾益謙于是改用屏風(fēng)馬進三卒,逼和了楊官璘的中炮過河車局。
梁慶全在開賽之初,銳不可當,第一晚令楊官璘險象環(huán)生,第二晚更是戰(zhàn)勝了陳松順?墒怯嘤虏婚L,在第二輪時,陳以綿密的著法擊敗梁。陳、梁二人共對四局,陳松順二勝一負一和告捷。最后,廣州隊以總分77:51擊敗了香港隊。
《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序(胡榮華)
《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內(nèi)容簡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