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品源杯”象棋大賽完全可以稱做是北京甚至整個華北地區(qū)象棋界的一次年終盛會。棋手水平之高,參賽人數之多,比賽獎金之優(yōu)厚,獎勵名次之廣泛,在歷年來北京所舉辦的業(yè)余象棋比賽中絕無僅有。廣大象棋愛好者對這次比賽也非常關注,這兩天有關“品源杯”象棋大賽的消息成為大家眼中的焦點。做為一名普通的北京棋迷,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完成了全部九輪的比賽,雖然沒有取得出色的成績,但是還是感到很有收獲。失敗與成功并存,遺憾與喜悅交織,在比賽進行的兩天之中,這種復雜的情緒一直伴隨著我,我認為這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象棋總能帶給我們特殊的心理體驗,有時甚至直接拷問我們的人性,欲勝人者必先自勝,紋枰雖小,大義存焉。此時此刻我想代表自己對這次大賽的組織者宋肖麟先生和贊助方北京品源綠化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說一聲“謝謝”。
2011年“品源杯”象棋公開賽在位于北京朝陽區(qū)的麗水嘉園售樓大廳舉行,12月17日早晨當我來到賽場的時候,門口已經掛起蔣川特級大師贈送的預祝大賽圓滿成功的大紅橫幅,宋肖麟先生站在北京年末冷峭的寒風中迎候著前來參賽的棋手,我和宋先生不算太熟,只是簡單寒暄了幾句,宋先生的話語熱情誠摯,說話之聲宋先生的手機響起,原來是苗永鵬特大到了,打電話來詢問賽場的具體位置,宋先生忙著回復苗特大,我便走進賽場。場地很寬敞,棋桌之間留出充裕的通道,方便每位棋手入座離座,每個桌子上都鋪著白色的桌布,雖然就是那種最簡單的白什布,卻都是嶄新的,潔白如雪。從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這次比賽的接待工作十分到位。雖然是現場報名,但是裁判組的工作快捷高效,另人稱道。編排對陣,擺放名簽,調整賽鐘,種種瑣碎事情在很短的時間里便做好了,比賽很快開始。由北京棋人所熟知的張國權老師主持開幕式,對前來參賽的幾位國家大師表示了歡迎,贊助方代表也做了簡短的發(fā)言,表示愿意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貢獻力量。最后本屆比賽的裁判長郭保城先生宣布了比賽規(guī)則,然后比賽便正式開始。開幕式全部過程簡單但不失熱烈。
本次比賽棋手水平很高,張國權老師介紹的現役大師就有好幾位,苗永鵬特大,王天一大師,才溢大師,靳玉硯大師,劉歡女子大師,這些都是征戰(zhàn)象甲的棋手。來自北京的象棋名手有象棋大師龔曉民,市冠軍魏國同,孫博,王昊等人,另外還有兩位赫赫有名的江湖棋人姚紅新,劉宗澤。比賽現場可真是星光燦爛。原本希望能有機會向這些高手學習一盤,可是剛剛下了一盤棋,自己本沒有了機會,以后只能用目光追隨他們遠去的身影。這次比賽真不好打,比賽剛一開始自己就跌落到低分區(qū),之后就再也沒有上來。這次來了很多外地高手,霸州象棋協(xié)會甚至組隊前來,另外天津的,東北的,哪兒的人都有,說話南腔北調,處處刀光劍影。我曾看到一個說著含渾村語的粗黑漢子和劉宗澤下棋,在非常糾纏的局面下妙手連珠,占得優(yōu)勢之后簡明定型,快速過渡到例勝殘局,形勢分析精細入微。堂堂的劉師長在他手中就象平時下田時牽的耕牛,一點沒有掙扎的余地。賽后排名靳玉硯大師只得了第十六名,劉師長更是連前三十二名都沒進去,真讓人心生虎穴龍?zhí)吨畤@。
九輪比賽結束王天一大師六勝三和獲得冠軍,苗永鵬特大獲得亞軍,業(yè)余豪強姚紅新是第三名。“詩家天子”王昌齡寫過一首著名的邊塞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意境雄奇。棋境如詩境,王姚等人能在這樣激烈的比賽中進入三甲,無疑也是表現出一種豪邁的英雄氣概。因為要接孩子,打完第九輪比賽我便急急走了,沒有參加閉幕式。這兩天一直希望能在網上看到比賽排名,可是到現在大名單也沒出來,反倒是看到一些令人遺憾的消息。以前我曾見到過一張照片,靳玉硯大師在象甲輸掉了一盤很關鍵的棋,靳大師孤零零坐在賽場一角,虎目含淚。這張照片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完全能夠理解靳大師當時的心情,并且感同身受,我相信即使是象神一樣優(yōu)秀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也必然過這樣的時刻,人跌倒的樣子并不可笑,滑稽的是他在以一個那樣的姿勢站立。對于賽后對靳大師的一些指責,我認為不必深究,靳大師征戰(zhàn)象甲,對北京象棋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功勞很大,做為一名職業(yè)棋手,小小年紀便投身棋道,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專業(yè)訓練上面,待人接物毫無機心,很容易形成文化底蘊上的短板。其實任何一門技藝,無論庖丁解牛還是輪扁斫輪,要想取得突破關鍵在于思想境界的提高,在于悟得自然之道。李來群特級大師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棋下到最后其實就是人生觀的較量”。
最后還要感謝裁判長郭保城先生和為比賽順利進行做出辛勤付出的裁判組成員,希望周六在房山的比賽中能和你們再次見面。下面貼上我在本次比賽中的一盤實戰(zhàn),這是我僅有的兩三盤勝局之一,水平不高,聊做紀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