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象棋參賽選手少賽場冷清 象棋走向世界路還很長
廣州亞運會首個開賽日,象棋比賽在一片郁郁蔥蔥之中的廣州棋院落子。與鄰近寬敞而熱鬧的國際象棋賽場相比,象棋賽場顯得冷清了很多——男子賽場只有9臺18人,而女子賽場更是少至4臺8人。被譽為“中國象棋總司令”的胡榮華站在賽場邊沉思,他在本屆亞運會的身份是中國象棋隊教練,當記者問他如何看待象棋走向世界的前景時,胡榮華坦言:“路會很長。”
胡榮華說,作為民族色彩濃烈的象棋能夠進入亞運會當然是國人所期望的。對象棋來說,躋身綜合性洲際比賽真可謂百年一遇,這無疑會提升象棋在整個亞洲的影響力。然而象棋此次進入亞運會并不意味著下一屆亞運會能夠保留。因此象棋首先面臨著在亞洲的推廣和發(fā)展的問題。
本屆亞運會,總共只有10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男棋手參賽,參賽人數(shù)之少是由于有些國家的象棋協(xié)會沒有被該國奧委會所承認。因此一些國家的棋手雖然報了名,卻無法獲準參賽。而從參賽的男棋手情況看,除日本的所司和晴是地道的老外之外,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等國家的參賽棋手都是華裔,而且年齡都比較大。8名女棋手,中國、中國香港和中華臺北選手加起來占了5人。這就說明象棋目前在亞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
胡榮華認為,象棋是中國特色很濃的項目,要被其他地域人接受肯定有個過程。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很多國家一定會對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感興趣,而象棋也一定會逐漸讓外國人產(chǎn)生興趣并學習。象棋的推廣過程不會短,以國際象棋為例,這個棋種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才進入中國,從被接受到中國棋手謝軍拿到世界冠軍也經(jīng)歷了幾十年。因此中國人對象棋走向世界要有信心。(陳君)